插秧機火了2年,烘干機火了3年……打捆機能否再延續神話?
在過去的一年里,有一些細分品類農機的需求量仍然十分火暴,這其中就包括打捆機。筆者認為,2018年的打捆機市場將延續利好的趨勢。
一、多動力驅動,2018年仍值得期待
是否有市場,要看是否有驅動力
火車跑的快,全靠車頭帶!火車頭就是整列火車的驅動力,農機行業也一樣,每一個產品品類的發展,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驅動力,以下就是打捆機的新驅動力。
1保有量有限,剛性需求強勁
據近幾年各個廠家銷售數據和國補系統大數據分析,截止2017年底,國內打捆機保有量不過區區6.5萬臺,鑒于國內牧草和莊稼分散種植和區域需求多樣化的特征,這么一點保有量只是在撒花椒面,可能連秸稈打捆的需求都滿足不了,更何況這些產品里80%都是效率低下的小型機。
近幾年國內秸稈打捆機銷量(單位:臺)
從需求端看,2018年打捆機銷量取決于3個方面:一是普及需求,畢竟仍只有不到10%的秸稈被打捆離田,與歐美國家100%的水平差距懸殊;二是畜牧養殖新增的需求;三是小型機器升級換代的需求,而前兩種需求拉動力將更大。
預計,2018年打捆機需求將達到2萬臺。
2糧改飼政策拉動,牧草打捆方興未艾
牧草打捆機受政策和真實需求兩種力量的迭加影響,所以說看牧草打捆機,不但要探究需求變化,也要看國家的政策導向。
牧草打捆機最大的利好政策就是國家種植業結構調整計劃,《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》指出,到2020年,青貯玉米面積達到2500萬畝,苜蓿面積達到3500萬畝。
國內農業種植三元結構變化趨勢(單位:%)
這表明,國內農業種植結構由二元結構向三元結構“糧食作物+經濟作物+飼料作物”轉變的速度會加快,由于庫存較大以及出于追求經濟利益的考慮,后期農作物種植結構中糧食作物所占比例會逐漸降低,經濟類作物、飼料作物占比會逐漸增加。
3環保政策的驅動,秸稈打捆需求正酣
針對環境污染、霧霾嚴重的現狀,國家持續加大秸稈焚燒治理力度,不僅出臺了相關政策,而且加大處罰力度。
比如,2016年農業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、財政部、環境保護部、住房城鄉建設部、科學技術部六部門聯合下發了《關于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的方案》,重點對秸稈后處理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舉措和要求,如飼料化、生物發電、秸稈造紙、秸稈天然氣、秸稈肥料化等一系列項目政策。
再比如,11月底國家環保部約談黑龍江農委和哈爾濱、佳木斯、雙鴨山、鶴崗4市政府負責人,主要原因就是該四市地存在嚴重的秸稈焚燒問題。
因此,可以預計2018年國家將繼續嚴控秸稈焚燒和加大對秸稈離田還田的政策支持力度。而打捆運輸則會繼續成為政策支持的重點。
4南方規模化養殖,拉動小型打捆機剛性需求
近兩年南方地區的畜牧養殖業開始快速發展。
國人對于巴氏奶情有獨鐘,所以國內畜牧養殖行業正由北方轉向南北方遍地開花。在南方幾乎所有的省份,農業和畜牧業管理部門都在推動本地的畜牧養殖業發展。
有別于北方大規模種養殖,南方規模化養殖奶牛、肉牛一般在1000牛以下,屬于中等規模養殖,相應的就產生了對中小型牧草全程機械化產品的需求,具體到打捆機上就是對小方捆和小圓捆機的需求增加。
5農機補貼政策終極護航
《2018-2020年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》(公示稿)已經發布,打捆機的在兩個品類里被體現出來,一是在收獲機械品類4.8飼料作物收獲機械里的4.8.3打(壓)捆機,另一處是在11品類里的11.1品目里廢棄物處理設備里11.1.3秸稈打壓塊(粒、棒)機。
2017年國家農機購置政策對打捆機補貼(單位:元)
所以廠商可以放心的開始2018年的備貨,打捆機不但還在農機補貼目錄里,并且預計2018年整體補貼資金和單機補貼額度不會降低。
二、競爭將呈現白熱化
打捆機產品在國內正兒八經發展雖然只有短短的3年時間,但是這個細分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一點都不亞于、聯合收割機等大類農機。
1形成產業集群,發展速度加快
在國內有以濰坊為中心的山東農機產業集群,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產業集群,沿太湖流域的蘇、錫、常產業集群,以天津為中心的京津冀產業集群,在這些傳統農機產業集群的基礎上,發展出了打捆機的產業集群。
有報道稱在內蒙古海拉爾,山東濰坊、曲阜、萊州,河北石家莊、高陽龐口,湖北咸寧等地初步形成了打捆機制造的產業集群,以生產小方捆、小圓捆低密度、牽引型產品為主,撿拾幅度在0.8~2.4m之間。
在產業集群內部,集聚著數量眾多的生產企業、零部件供應商,產業集群內的有完整的產業鏈,內部的交易成本明顯會低于從集群外部采購,從而加速了打捆機產業的發展。
2形成3個陣營
豐富的需求層次讓國內形成高、中、低三種層次分明的打捆機陣營。
第一陣營是高密度大型打捆機。該市場仍被國外品牌壟斷。主要集中在紐荷蘭、克拉斯等外資品牌,比如紐荷蘭BB9080需要用200馬力的拖拉機牽引,價值高達240萬元。
第二陣營是國內一線品牌。包括兩類生產企業,一類是專業生產打捆機企業,如華德、蒙拓、花溪玉田等,另一類是雷沃重工、中聯重科等多元化經營的大公司。
此外,還有蒙力、利豐、齊豐、科脈等上百家成長中的二三線品牌形成第三陣營。
整體看對競爭格局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技術,跨國公司和專家級公司占據高端市場,國內一線品牌主導主流需求,國內二三線品牌主攻低端用戶,國內一線品牌正在向高密度大型機全力沖刺。
三、產品將向多個方向發力
打捆機品類繁多,凡是把草料或農作物的秸稈打成捆的應該全是打捆機,包括青貯、黃貯、干草打捆等。筆者認為打捆機產品在國內的發展將是多方向、百家爭鳴的趨勢。
1移動式和固定式都有需求
說到打捆機,大多數人印象中就是拖拉機屁股后面拖著的一個大圓罐子或方盒子,這就是移動式打捆機,但事實上固定式的打捆機需求量也很大,尤其在一些大型的養殖廠,使用固定式打捆機更方便,并且成本低的多,主要是小公司生產。
2自走式和牽引式都有市場
雖然國內95%的打捆機都是牽引式的,但近兩年推出自走式打捆機的企業也不少,國內關注度比較高的包括新疆牧神和星光玉龍等產品。
新疆牧神研發了專門打捆棉鈴桿的自走式打捆機,同時也適合牧草收獲。星光玉龍研發的履帶自走式方草捆打捆,則可以很好的滿足水田區打捆的需求。
此外,在2017年武漢農機展上,中聯重科也推出履帶自走式方草捆打捆機,可見星光和中聯都很看好南方地區秸稈打捆機的發展。
據專家預測,未來將會形成輪式和履帶式自走式打捆機兩種流派,輪式的定位于北方市場,履帶式定位于南方水田區。
3“打捆+包膜”一體機前景看好
據了解,目前很多用戶選擇包膜后進行集中碼放發酵儲藏,“打捆+包膜”一體機非常吃香。
目前,這種機器以固定式的居多,比如世達爾TSW2020C,2.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個裹包作業,還有五征的MR1000細碎型圓捆打捆機等。
當然也有移動式的“打捆+包膜”一體機,如伊諾羅斯國內銷售的TUAREGCOMBI以及五征的CW1081N等。
相對于單一功能的打捆機和包膜機,“打捆+包膜”一體機功能復雜,技術含量更高,國內中小企業還不具備全新研發能力,短期內將以進口產品為主,但相信很快,國產經濟實用的產品將會陸續面世。